心力衰竭返回
心力衰竭简称心衰,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,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,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,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,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。
病因是由于心肌梗死、心肌病、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、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,最后导致心脏功能低下。
分类
1.急性心力衰竭
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,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,必须紧急抢救。
2.慢性心力衰竭
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,可以稳定、恶化。
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、乏力等。
检查
1.心电图
常可提示原发疾病。
2.X线检查
可显示肺淤血和肺水肿。
3.超声心动图
4.动脉血气分析
5.实验室检查
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,如电解质、肾功能、血糖、白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。
6.心衰标志物
7.心肌坏死标志物
检测心肌受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标志物是心肌肌钙蛋。
如何预防心衰?
1.预防感冒: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,患者要减少外出,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,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。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,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。
2.适量活动: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,但切忌活动过多、过猛,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,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。
3.饮食宜清淡少盐:饮食应少油腻,多蔬菜水果。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,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。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,加重水肿,但也不必完全免盐。
4.健康的生活方式:一定要戒烟、戒酒,保持心态平衡,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,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5.及时治疗各种心脏病的原发疾病,如脚气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高血压、风湿病、动脉硬化等。
6.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疾病,如心痛、胸痹、肺胀、心悸、怔忡、眩晕等,以防止心衰的发生,一旦发病,应积极抢救,及时治疗。
7.严密观察病情,认真细致调护。准确记录体温、呼吸、心率及心律、血压、体重、尿量等。